1.“风沙吹尽始见金”这句诗的上句是什么?
出自刘禹锡 浪淘沙九首之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意思是,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急浪一样深得使人无法脱身,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
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诗人屡遭贬谪,历尽坎坷,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气概豪迈,在边远的贬所虽然经了千辛万苦,到最后终能显示出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
诗句通过具体形象的比喻,概括了从自我经历获得的深刻感受,坚信被谗言所害的人,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洗清罪名。后两句也可以用来比喻做学问要精心筛选,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华。
2.圣经约伯记经文二十二章二十一节经文讲解
《圣经》约伯记
22:21 你要认识 神、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
你要认识神,说的不只是你知道有上帝的存在,也不仅仅是你跟随主,而是你明白神的旨意,你也甘愿遵行神的旨意。耶和华神称亚伯拉罕为朋友,为什么?因为亚伯拉罕因着信顺服神,由神掌权。耶稣称门徒为朋友?但前提主说: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首先,如果不认识,就不能称为朋友。神没有称外邦人为朋友,因为外邦人不认识神,也不遵行神的旨意。
《圣经》约翰福音
15:12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
15:13 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15:14 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
15:15 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
就得平安。这里所说的平安,不是说你不会遇到困难,环境和患难,而是说内心的平安。(补充:当然,你若顺服神,祸患或许会少一些,因为人受苦,常常都是因为犯罪。)但是,这里面讲的平安绝不仅仅是肉体的平安,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平安稳妥;这就需要坚定信心依靠神,才能得着。约伯是神眼中的义人,但是他同样遭遇患难,他也软弱了,但是,最后他明白神的主权,神的大能,神的慈爱之后就俯伏在地说:从前我风闻有你,如今我看见了你。他的眼睛真的看见神了吗?没有,而是内心看见了神的作为,也信服神了。
福气也必临到你。这里所说的福气也不仅仅是在世上的福气,还有属天的福气,天上的赏赐。
这是我个人的领受,仅供参考。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什么意思
意思: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出处:《老子·道经·第九章》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手执、手棒。此句意为持执盈满,自满自骄。
②不如其已:已,止。不如适可而止。
③揣而锐之: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击的意思。
④长保:不能长久保存。
⑤咎:过失、灾祸。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后,不再身居其位,而应适时退下。"身退"并不是退隐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当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上篇《德经》、下篇《道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经句摘抄: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经·第二章》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经·第十八章》
解释: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解释: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经·第二十五章》
解释: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解释:“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霸学习网 » 约伯记第二十二章金句(“风沙吹尽始见金”这句诗的上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