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劝孝的名言谚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复蓼莪思二亲,亲恩天地无比伦。
生我鞠我长育我,出入腹我何艰辛。
为人这子欲报德,吴天于我心罔极。
顺承犹恐莫酬恩,况敢忘恩为悖逆。
此邦由来多孝义,县西元有曾参里。
后来因避大贤名,却易里名为养志。
乃知里有孝顺人,至今名号犹芳芬。
人心天理不相远,前贤孝行胡不遵。
习俗薄恶良可叹,枭獍之徒肆其悍。
不念父母劬劳恩,悖德悖礼如习惯。
在汝当为反哺乌,汝乃叱之若狗奴。
在汝当为羊跽乳,汝乃詈之如赫鼠。
此事虽云未必然,我乃闻之毛发寒。
一朝引咎深自责,由我教化有未格。
思昔曾为贵乡令,见人母子偶相竞。
令因涕出受孝经,母子翻然起新敬。
余今告汝以因缘,汝宜悉把旧恶悛。
从前果报言难尽,孝顺之中自有天。
五刑不孝最为大,汝宜猛省听予诲。
官法昭昭在眼前,轻则编置重则配。
假如幸免遭官刑,必有天刑及汝身。
六丁霹历飞雷霆,此时无路可自新。
2.孝道有关的格言
心宽.〔宋〕陈元靓
*大孝终身慕父母.〔战国〕孟轲
*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孟子》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宋〕李纲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清〕王永彬
*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清〕王永彬
*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何铸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3.劝孝歌的诗句
1、劝孝歌 【清】朱柏庐 第一段 自古圣贤把道传 孝道成为百行源 奉劝世人多行孝 先将亲恩表一番 十月怀胎娘遭难 坐不稳来睡不安 儿在娘腹未分娩 肚内疼痛实可怜 一时临盆将儿产 娘命如到鬼门关 儿落地时娘落胆 好似钢刀刺心肝 赤身无有一条线 问爹问娘要吃穿 娘坐一月罪受满 如同罪人坐牢监 把屎把尿勤洗换 脚不停来手不闲 白昼为儿受苦难 夜晚怕儿受风寒 枕头就是娘手腕 抱儿难以把身翻 半夜睡醒儿哭唤 打火点灯娘耐烦 或屎或尿把身染 屎污被褥尿湿毯 每夜五更难合眼 娘睡湿处儿睡干 倘若疾病请医看 情愿替儿把病担 对天祷告先许愿 烧香抽签求仙丹 煎汤调理时挂念 受尽苦愁对谁言 每日娘要做茶饭 儿啼哭来娘心酸 饭熟娘吃儿又喊 丢碗把儿抱胸前 待儿吃饱娘端碗 娘吃冷饭心也安 倘若无乳儿啼唤 寻觅乳母不惜钱 或喂米羹或嚼饭 或求邻舍讨乳餐 第二段 白昼儿睡把事办 或织布来或缝衫 儿醒连忙丢针线 解衣喂乳哄儿眠 晚间儿睡把灯点 或做鞋袜或纺棉 出入常把娘来唤 呼爹叫娘亲喜欢 学走恐怕跌岩坎 常防水边与火边 时时刻刻心操烂 行走步步用手牵 会说会走三岁满 学人说话父母欢 三岁乳哺苦受满 又愁疾病痘麻关 或稀或稠一大难 儿出痘花胆更寒 一见痘花有凶险 请医求神把心担 幸蒙神圣开恩点 过了此关先谢天 八岁九岁送学馆 教儿发愤读圣贤 学课书籍钱不算 纸笔墨砚又要钱 放学归家要吃饭 缝衣做饭娘耐烦 衣袜鞋帽父母办 冬穿棉衣夏穿单 倘若逃学不发奋 先生打儿娘心酸 十七八岁订亲眷 四处挑选结姻缘 央媒定亲要物件 件件礼物要周全 备办迎亲设酒筵 夫妻团圆望生男 花钱多少难算尽 还要与儿置妆田 养儿养女一样看 女儿出嫁要庄奁 为儿为女把帐欠 力出尽来汗流干 第三段 倘若出门娘挂念 梦魂都在儿身边 常思常念常许愿 望儿在外多平安 倘若音信全不见 烧香问神求灵签 捎书带信把卦算 盼望我儿早回还 千辛万苦都受遍 你看养儿难不难 父母恩情有千万 万分难报一二三 青发难数恩难算 杀身割肉报不完 倘若生儿娘不管 饿死焉能有今天 为子先将孝道看 人老靠儿养百年 小靠父母老靠子 老而无子命难全 父母吃穿靠子办 切记莫惜银和钱 父母在世休游远 游必有方对亲言 出必告来返必面 爹娘见子心放宽 出门年久速回转 免得爹娘夜不眠 在世孝敬胜祭奠 二老能活几多年 孝顺父母天看见 兄弟妻子要团圆 莫听妻言家分散 兄要忍来弟要宽 娶妻丑陋夫莫怨 五行八字命由天 为妻莫嫌夫贫贱 百世修来共枕眠 三从四德守闺范 学个温良女中贤 夫若与子争长短 莫在后面添孬言 夫若做恶不向善 劝夫行善孝椿萱 第四段 一家大小能向善 能体亲心是圣贤 子孝媳贤同奉养 夫妻同孝赵居先 公婆面前莫变面 晨昏二时常问安 居家过日要勤俭 尽心竭力孝堂前 董永尽孝将身典 仙女成婚中状元 黄香孝父温凉席 京师民间广流传 曹庄杀狗把妻劝 孟宗哭竹身受寒 莫说后娘心不善 且看古贤闵子骞 陆绩怀橘遗亲啖 亲涤溺器黄庭坚 杨辅访道老僧点 披衣倒屣活神仙 杨辅回家见母面 竭力尽孝脱了凡 孝顺父母看上面 祖父祖母在堂前 爷爷婆婆要知感 恩养亦是一层天 你孝父母看下面 姑娘姨娘心勿偏 父母有过务苦谏 好言相劝心喜欢 打你骂你莫强辩子孝自然父心宽 倘若父母有病患 请医调治把药煎 倘若一时钱不便 或借或当莫怨言 父母百年闭了眼 衣衾棺廓要周全 守丧行孝连葬掩 常言亡人入土安 有钱无钱量力办 富贵贫贱不一般 儿有果供灵前献 清明佳节烧纸钱 第五段 坟茔修好时常看 莫教风水有伤残 假若坟墓有缺陷 破甲伤丁不产男 丁兰刻木真有显 王衰行孝跪坟前 人有诚心天有感 善事父母能格天 羊羔跪乳将恩感 禽兽还知孝为先 子尽孝道头一件 为媳尽孝贤名传 贤孝二字说不尽 再劝不孝忤逆男 世上有等忤逆汉 忘了根本欺了天 养育之恩不思念 吃烟赌博懒耕田 不孝父母有偏见 重爱妻子伦长短 对待父母如奴汉 交朋接友如祖先 父母吃穿不备办 照看儿女心太偏 父母有病不挂念 反说老病难保全 父母故后不伤惨 还说年老理当然 妻子有病请医看 抓药调治不惜钱 妻子儿女有命险 拍手跺脚咒皇天 逆子逆妇狼心胆 天地不容人憎嫌 法律定得甚明显 若犯王法不容宽 骂母拟绞殴者斩 杀者凌耻九族怜 王法逃脱天地显 雷击煎熬下刀山 割心抽肠剜双眼 罪满转生六畜变 不信专把天雷看 单击奸妇忤逆男 孝顺不难有两件 我劝男女记心间 一要为亲行孝念 每日早晚问安然 二要奉亲恳喜欢 或农或商或贵贱 莫嫖莫赌莫吃烟 如戒艳妆勤织纺 2、 朱柏庐 (1627~1698年 )。
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玉山人。
明诸生。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
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 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
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
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
目敬仰晋人王哀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 清康熙十八年(。
4.劝晚辈要孝敬父母的名人名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酒的酒杯。--泰戈尔
如果忘却自己而哎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爱我们。--雨果
爱和碳相同。烧起来,得设法叫它冷却。--莎士比亚
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为她的幸福而高兴,为使它能够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这当中得到快乐。--车尔尼雪夫斯基
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别人爱我们。--卢梭
爱是真正促使人复苏的动力。--歌德
5.劝孝诗的内容是什么
子到英年亲白头,风光虽好夕阳流; 肥甘供养孝犹浅,要劝双亲净业修。
人生百行孝为先,父母深恩大似天; 养育劬劳千万苦,劝君勤诵蓼莪篇。 欲把亲恩数一回,天高地厚终难猜; 吾能数尽青丝发,惟有亲恩数不来。
父母之恩万万千,子能奉养已衰年; 劝君早尽生前孝,得报亲恩始是贤。 休要推难祇爱钱,事亲件件要争先; 当年教你成人日,父母何曾也惜钱。
不问爹娘安不安,任他饥饿任他寒; 你今也有儿孙在,祇恐儿孙照样看。 不识亲恩看养儿,千辛万苦不推辞; 好将爱养亲儿意,爱养双亲垂老时。
孝亲一要博亲欢,食从所欲寝从安; 减口亦须供父母,加以常恐受风寒。 孝亲一要和兄弟,手足纷争亲泣涕; 善体亲心尽友恭,财物田园何足计。
孝亲一要慎交游,勿交匪类致亲忧; 敬事明师与益友,一言一动戒轻浮。 孝亲一要戒繁荣,赌荡花销即破家; 创业艰难常记念,奉亲之外不宜奢。
孝亲一要勤学习,富贵皆自勤中得; 扬名显亲何其荣,想起身难抛一刻。 分得些儿就是恩,不须还与兄弟争; 但凡争少争多者,就是人间不孝人。
子孝还须妇与俱,妻如不孝罪归夫; 理应劝导妻贤孝,莫坏门风类蠭愚。 作诗奉告世人知,天下何人不爱儿; 今日怀中儿可爱,当年亲爱尔应思。
亲恩当报欲何寻,养子方知父母心; 想到爱儿真切处,应知昔日受恩深。 岂不明知父母恩,世间那有铁心人; 祇因看得妻儿重,没得工夫到老亲。
如无父母本无身,可惜前人胜后人; 寄语痴心男子汉,莫将妻子作双亲。 孝子思亲应不闲,亲如红日已西山; 门前流水依然在,日落西山不再还。
父母不亲谁是亲,不重父母重何人; 你若重他十六两,后代儿孙还一千。 千两黄金万两银,有钱难买父母身; 在堂父母百年稀,生时不孝死徒悲。
痛苦思亲孝念坚,何如作善感苍天; 报恩有道遵僧训,父母超升子永年。 行乞奉亲孝倍加,魂升天界驾云霞; 若非孙某回阳说,谁识神仙事不差。
6.有关孝道的格言与古训
孝行之道 瑶池金母曰:人之身体,乃父精母血结成。
十月怀胎,三年乳哺,父母之恩罔极,等於天地。初时呱呱堕地,而生移乾就湿,朝夕襁褓费尽养育之苦心。
甫能行,则父母甚喜,深惧染病。七八岁入塾攻书,恐惊儿女饥寒,百般教养,以期功名成器。
迨年逾弱冠及笄男,则为之娶妻女,则为之择婿。父母爱子之心,无微不至也。
所以为人子女者,不可忤逆双亲,要孝顺父母。尔若对父母不孝,将来所生之子女,亦对尔不孝。
檐前滴水半点无差,父母有过宜婉转相劝,不听则从待其怒气已息,再劝。不可听妻妾语,母骂一句子应千声。
至於孝敬甘旨,在意不在物,须知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昔时,大舜至孝,受其继母百般虐待,皆无怨言,依旧菽水承欢,终得帝位之尊。又有董永,家道贫寒,卖身葬父,其孝心感动天地,亦得神仙之位。
人生在世,要知敬重父母,自古成仙作佛,无不从忠孝得来,孝道有亏,任尔丹还九转,总难成道。故孝乃百行之原,切勿忽之。
父母之怀孕我,生产我,抱负我,提携我,保护我,指导我,此之谓(恩)也。与我饮食,与我衣服,与我居住,与我医药,与我教育,与我婚嫁,此之谓(债)也。
为子女者,既受父母如是重大之恩债,应当报之还之,方合公理。受人一饭之恩,尚且云报,欠人些少钱财,尚且偿还。
何况终身受父母极大之恩、债,而不报还乎。凡为子女者,必须本乎良心,奉事父母,如爱惜子女一样,曲从父母,如容忍子女一般。
父母之爱子女,无所不至。子女之爱父母,亦无所不至,便是尽还报之责任,可谓孝矣。